10 月31 日,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成立40 周年纪念大会暨九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成立于1985 年10 月,由我国冷弯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及海外团体自愿组成。2025 年恰逢分会成立四十周年,分会特以“四秩塑形凝匠心 冷弯型钢启新程”为主题召开纪念大会,总结发展历史与过往成绩,展望未来工作方向;同期,分会第九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举行。
本届大会上,山东省四方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袁厚之董事长荣获协会个人最高荣誉——“特别贡献奖”。这一特殊荣誉既是对袁厚之董事长数十年来为行业发展所做卓越贡献的高度肯定,也是业内同行对其个人专业能力与领导能力的充分认可。

袁厚之董事长1970年8月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简称济钢)工作。在济钢的16 年间,他始终深耕轧钢技术领域,攻克大量轧钢技术难题,先后在《钢铁》《钢管》《冶金设备》等专业杂志发表技术文章,其中“小钢锭高效轧制薄板”技术成果更获《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1986 年,袁厚之调任山东省冶金科学研究院,历任研究室主任、副院长等职,主要聚焦耐热耐磨金属材料的开发研究。期间,他带领研究室技术人员深入全国各大钢厂开展调研,成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研发出多项创新产品,相关技术成果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第一位)”“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袁厚之本人也被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获“中国专利山东优秀发明者”二等奖。
1999 年底,伴随山东冶金科学研究院改制,袁厚之带领核心研究团队创办山东省四方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0 世纪末,国内钢管及冷弯型钢用工模具轧辊多为中低档次锻钢轧辊,高档次锻钢轧辊长期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进口产品垄断。对此,袁厚之带领团队突破传统,从材料到成型方法全面革新同类产品制造理论,在国内外首创“以铸代锻”轧辊制造技术—— 整合新型高铬合金材料、智能控温近终成型铸造新技术、独特热处理及机加工新工艺,实现节能70%、节材40% 的显著效益,产品使用效果达到并超过高档次锻造模具钢同类产品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或先进地位。
此次大会上,山东省四方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亦荣获“单位卓越贡献奖”。公司始终坚持“专精特新” 发展路径与持续创新的科工贸一体化模式,其完全自主研发的新型高铬合金轧辊,使用效果达到并超过美国 D2、德国 X155CrVMo121、日本 SKD11 等锻造模具钢同类产品水平。在 “钢管及冷弯用新型轧辊的研制与应用” 鉴定会上,该技术成果被业内院士与专家评价为 “国内外首创、国际先进”。

凭借行业引领价值,公司技术成果成功入选行业教科书,成为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同时,公司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专项及省市级科技项目数十项,先后斩获“中国冶金科技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级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山东省专利一等奖” 等荣誉,创新实力获国家与地方层面高度认可。
公司技术成果的创新价值与实践意义,也受到主流媒体广泛关注。《科技日报》《求是》杂志专刊、《人民文摘》专刊、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央视国货品牌》栏目、《火炬之光报》《山东卫视》《大众日报》等均对其进行专题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
目前,四方轧辊已在国内广泛应用于宝武钢铁、鞍钢、包钢等近百家大中型钢管企业及冶金设备制造企业;海外市场覆盖欧美数十个国家,成为德国西马克、美国泰纳瑞斯、布朗克斯、印度金达莱、意大利达涅利等全球知名企业的合格供应商。